摘要:文|《财经》记者 王延春编辑|马克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奚国华近日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公司将通过整合、协同、拓展的方式持续提升内生外延能力。通过整合提升竞争优势,以协同构建融合生态,并以拓展提升增长动能,从而保持盈利和价值持续增长。...
文|《财经》记者 王延春
编辑|马克
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奚国华近日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表示,公司将通过整合、协同、拓展的方式持续提升内生外延能力。通过整合提升竞争优势,以协同构建融合生态,并以拓展提升增长动能,从而保持盈利和价值持续增长。
他认为,中信业务结构多元化,综合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逆周期属性和抗风险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2020年,集团主要业务平台中信股份(00267.HK)实现了5%的净利润增速。
他介绍,今年是“十四五”首年,中信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4%,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特钢前三季度盈利分别同比增长13.1%、39.4%和39.4%。当前,中信正在研究全年预收官和明年的预算。总的来看,“十四五”开局良好,明年实现持续增长乐观、可期。
奚国华表示,中信集团有信心稳步推进内生与外延发展,在“十四五”末期成功实现“十百千万”( 十万亿元资产、世界500强前100名、千亿元利润、万亿元收入)的发展目标,特别是超额完成“千亿利润”的目标。
以下为奚国华就中信集团经营发展接受采访的实录。
《财经》:中信集团年初提出了“五五三”的发展战略,近期又对外发布了各业务板块的子规划。请问集团如何推进该发展规划的落地?
奚国华:中信集团年初提出了“五五三”战略,即深耕综合金融服务、先进智造、先进材料、新消费、新型城镇化等五大板块,构建金控、产业集团、资本投资、资本运营、战略投资等五大平台,并以整合、协同、拓展三种方式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中信集团有信心在“十四五”末期成功实现“十百千万”的发展目标,特别是超额完成“千亿利润”的目标。
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五大业务板块的“十四五”规划,将集团战略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同时,我们还编制了人才、协同、数字化、科技创新等四大功能的“十四五”规划,为集团“五五三”战略提供坚强保障。五大业务板块规划和四大功能规划作为集团“十四五”规划的有机组成,助力集团真正编制一个目标高远、路径清晰、可落地、可评估、可考核的“十四五”规划。
推进战略落地的方式主要是整合、协同、拓展。整合是为了提升竞争优势,持续巩固“瘦身健体”成果,继续做好开源节流工作,塑造业务发展新局面,为“五五三”战略实施增强竞争新优势。协同是为了构建融合生态,围绕集团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整合协同资源,创新协同模式,深化内外协同,为“五五三”战略实施凝聚发展合力。拓展是为了提升增长动能,在现有优势业务基础上,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开展投资布局,抓好产业链延伸,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发挥资本补充和运作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五五三”战略实施提供增长动能。
《财经》:“拓展”是为了将内生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目前中信集团有什么具体拓展规划和进展吗?
奚国华:“拓展”是中信“十四五”规划的三大抓手之一。中信将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机遇,打造专业投资平台,不断增强自身发展动力。
综合金融服务板块加大并购力度,择机开展公司并购,实现超常规发展,同时进一步拓展和提升财富管理业务,补齐业务短板,将其打造成为金融板块的新增长极。
先进智造板块发挥产融结合和资本运营优势提升现有业务竞争力,围绕补链强链、创新和全球化三大方向,在汽车轻量化、矿用重型装备智造、特种机器人业务方向探索推进产业并购。
先进材料板块用好资本市场,锻长板、补短板,拓展新材料,保障供应链安全,解决我国在一些高科技关键材料中的“卡脖子”问题,承担国家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任务,为下一个十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好铺垫。
新消费板块将在农业领域聚焦农作物育种,巩固产业主体的国内领先地位,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新型城镇化板块将依托城市群拓展在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上的布局,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同时,集团的战略投资平台也将加大新兴产业布局,重点把握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服务等)、工业软件、芯片产业链、绿色节能装备、智能制造等方向。
中信戴卡入选“灯塔工厂”的生产线 图/中信集团
《财经》:综合金融服务是中信的特色,能否具体介绍下“十四五”期间的相关规划?
奚国华:综合金融服务是集团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在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被定位为“压舱石”,要进一步做强。集团已编制了综合金融服务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开始实施“一四三六”战略,即打造一流金控平台;提升“统一客户服务、强化业务协同、全面风险防控和先进科技赋能”四大功能体系;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做强银行、证券、信托、保险、资产管理以及财务公司六大细分领域。
我们将全力支持中信银行发展,使其综合竞争力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前列。预计“十四五”期间中信银行将实现高于行业平均预期的增长。
在证券行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证券业的航母。
在信托领域,中信信托多项指标领先同业,并以资产管理和家族信托财富管理等业务为主积极转型发展。考虑到未来中信信托可能以引战或其他方式融资来提升盈利能力,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迎来较快增长。
在保险领域,国内老龄化加剧和人均收入提升对于保险的需求进一步放大,中信也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大对保险业务的投入,预计保险对集团的贡献度将进一步提升。
在不良资产管理领域,中信集团正在研究推进增资中国华融的相关工作,如果交易获得批准并最终完成,将进一步充实完善中信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版图。
《财经》:中信银行是中信最大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增长约13%,您对中信银行的未来增长前景有何预测?
奚国华:中信集团全力支持中信银行发展,助力其竞争力不断提升。今年以来,中信银行持续推动深化转型,业绩稳中有进,多项指标达近年最好,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17.56亿元,同比增长13.1%,盈利能力全面提升。我们相信未来中信银行增长潜力巨大,主要基于四方面原因:
一是综合化竞争优势凸显。“金融+实业”资源是中信银行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助推器”。中信银行凭借中信集团金融全牌照优势,以“中信联合舰队”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境内+境外”“投行+商行”“债权+股权”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上半年联合融资规模达7689亿元,同比增长112.7%。
二是中间业务收入前景广阔。中信银行前三季度中间业务净收入445.1亿元,同比增长21.5%。未来,中信银行将进一步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以客户为中心解决客户需求。当前,中信银行在这三大核心能力上已具备相对优势,其中,上半年末财富管理的资产规模达2.4万亿元,位居全国性商业银行第二。未来,中信银行将紧抓市场机遇,进一步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增长。
三是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今年以来,中信银行不良贷款额、不良率逐季“双降”。截至三季度末,不良余额703.57亿元,较年初减少30.95亿元,不良率1.48%,较年初下降0.16个百分点,为2016年以来最低。拨备计提力度相应放缓,在释放利润的同时,拨备覆盖率不降反升。预计全年不良额和不良率将控制在较好水平,资产质量稳定有助于业绩提升。
四是科技投入和贡献不断提高。中信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21年科技投入预算较2018年投入翻倍,科技人员占比不断提高;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成为国内首家在核心业务系统中采用自主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的商业银行;持续发力AI模型、区块链、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湖等创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数据驱动为核心提升获客能力,带动新获客数量、新增存款、管理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完善数字化风控运营机制,风控能力持续提升。
《财经》:中信的实业板块也要做大做强。根据集团“十四五”规划,实业板块的增长前景预计如何?
奚国华:我们将坚持发挥综合经营优势,全面落实实业板块的高质量发展要求,要进一步聚焦主业,并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实业板块的发展赋能。
在先进智造板块,相关企业正在研究推进上市进程。考虑到国内对高端制造等行业的政策支持,预计“十四五”期间该板块的中信戴卡和中信重工将有较快增长。在先进材料板块,中信特钢实现整体上市后也在探索进一步对外并购的可能,力争“十四五”期间能够实现稳健增长。
在新消费板块,公司涉及的信息产业、消费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出版行业未来均有较好发展预期,国内对于上述业务均有较大的政策支持力度,且新消费板块的部分公司处于业务培育或转型升级阶段,未来的增长预期较高。在新型城镇化板块,考虑到中信泰富地产的回报较高,环保和医疗健康业务未来计划通过上市实现业务快速发展,同时新型城镇化板块的整体增速预计远高于房地产和环保水务行业平均增速。
《财经》: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风险挑战不断增加,出现原材料价格波动、电力供应紧张等问题。请问中信对当下宏观经济形势如何看待?这一形势对中信相关业务板块有何影响?
奚国华:前三季度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国内疫情局部多点散发,多地限电,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新情况和老问题交织,风险挑战依然存在。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保持发展定力,实业企业特别是先进材料、先进智造等板块企业克服各方面困难保持稳健运营,力保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下半年以来,中信旗下的部分工厂积极应对电力供应不稳定等挑战,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影响,合理优化生产组织,通过不同地区的工厂间统筹调配产能等方式缓解限电影响,力保客户订单及时交付。
中信澳矿虽受到铁矿石价格波动的影响,但由于采取直销策略,客户多为国内一线大型钢厂,订单履行能力稳定性强。前三季度,中信特钢实现39.4%的盈利增长,中信重工实现17.2%的盈利增长,中信澳矿近两年来对中信股份的利润贡献也大幅提升。中信特钢与中信澳矿还积极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为中信澳矿持续稳健运营创造了条件。
中信业务结构多元化,综合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逆周期属性和抗风险能力。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2020年,中信股份实现了5%的净利润增速。当前,中信正在研究全年预收官和明年的预算。总的来看,“十四五”开局良好,明年实现持续增长乐观、可期。
《财经》:最近部分房地产企业出现流动性问题,部分地区启动房地产税试点改革工作。中信如何看待地产行业走势?行业当下形势对中信有何影响?
奚国华:市场对特定风险容易产生过度反应,这可以理解。我们认为恒大事件仅是个别现象,对全局影响有限。中信银行对恒大集团全口径授信余额已较2018年最高点下降约70%,表内贷款风险敞口不足百亿元,贷款均有抵质押物,中信银行对于相关风险已合理预估并进行充分拨备。
总体上,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没有变,坚持“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不会动摇,金融机构全面落实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定位不会改变,融资政策可以满足房地产行业发展合理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中信银行和中信信托稳妥支持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信贷投放增速、结构合理。中信银行近年来房地产行业贷款规模增速低于平均贷款增速,结构上以个人贷款为主,个人房地产贷款在年度增量中占比超八成,在余额中占比超三分之二。中信信托固有资金对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较少,预计年末将进一步下降。信托管理资产的涉房业务中较大比例是为风险识别与承担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定制的信托业务。中信下一步将继续结合中央有关政策,合理控制总量,积极优化结构,持续加强贷后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在房地产业务方面,我们选择主动融入房地产行业发展大势,坚持走精品、专业、特色化发展道路。中国的商业地产、城市运营、城市旧改有较大增长潜力,中信的新型城镇化业务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好的品牌形象,不会走高杠杆、高周转的发展模式。例如,中信泰富地产坚持在中国核心城市群、都市圈深耕,重点关注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发展机会,在杠杆率和负债率都远低于行业水平的情况下打造了一批以上海陆家嘴滨江金融城为代表的城市新地标。
中信工程投资、建设、运营的清水入江工程是武汉市重大环保工程和民生工程 图/中信集团
《财经》:“双碳”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信集团也在今年5月对外宣布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和规划。请问目前进展如何?在ESG(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建设有什么成效?
奚国华:今年5月初,中信集团对外发布了“双碳”目标时间表,并提出了“两增一减”的低碳发展战略,力争使集团成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面旗帜,成为资本市场践行ESG责任的典范。
中信下属金融企业绿色融资增长较快,中信特钢的碳排放强度低于钢铁行业平均水平,中信戴卡生产的轻量化汽车零部件可减少汽车的碳排放量,中信澳矿生产的磁铁精粉品位高、杂质少,可降低钢铁企业的碳排放水平。目前中信集团正积极开展“双碳”损益表的核算专项工作,并将每年定期发布“双碳”行动白皮书。
同时,上市平台中信股份每年年度报告均披露ESG报告,全面介绍中信股份及下属企业在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客户责任、行业责任及社区责任方面的年度表现,向资本市场集中展现中信在ESG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对评级机构关注的ESG重要事项进行披露。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信股份的ESG工作已为国际资本市场所认可。今年9月,国际评级机构MSCI将中信股份的ESG评级从BB级提升到了BBB级,这是公司的ESG评级在两年内第二次提升,在中国金融类企业中也属于较好水平。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ESG各项工作,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持续提升ESG国际评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