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9 11:45:53 | 浏览:4259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国防意识,厚植爱国情怀,浇筑精神长城,近日,揭阳市揭东区人武部联合揭东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开展国防教育进校园系列活动,在中小学里掀起国防教育高潮。
活动在4所学校同步组织,手抄报评比、国防教育宣讲、官兵座谈交流等方式灵活并用,将爱国情怀、国防意识化作“红色种子”,深埋在学生心间,在成长学习中不断发芽壮大,成为坚定的理想信念。
从6月初开始,揭东区第一小学和第四小学就围绕“爱我中华、情系国防”这一主题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收集大量国防资料,精心构思排版内容,认真勾画版面图案。一幅幅手抄报富有创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朴实的画笔抒发着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
“什么是家国情怀?就是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对故土山河的兹兹之念、对人民幸福的殷殷期盼,是心怀天下、爱国爱家的精神归属……”活动中,揭东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陈克为学生们进行国防宣讲活动,通过引导式讲解、互动式交流等方式,带领全体师生回望揭东红色历史、感悟革命英雄事迹、明晰我国安全形势,勉励学生们积极投身国防建设的征程 ,加入红色基因传承的方阵。
活动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要向今年参军入伍的“准博士”黄弘学习,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国防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揭东区委、区政府和区人武部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军地协同,做好军地联动,切实把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放在首位、摆在中心,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国防教育、深化爱国情怀,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浓厚氛围。接下来,揭东区人武部还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创新国防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共同参与度,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学生国防意识。
【记者】林捷勇
【通讯员】邹诚 柳照中
【作者】 林捷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建揭阳县,以县西北秦戌五岭之一的 揭阳岭而得名。1991年12月设为地级市,是潮汕地区历史较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兴城市。北靠兴梅,南濒南海,东邻汕头、潮州,西接汕尾。陆地面积5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这是揭阳市揭东区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始终追求的标杆。作为国家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单位,该区一直坚持聚焦群众生活的各个场景,着眼全域统筹优质资源,着手细微打造项目载体,以党员干部、文明实
公告详情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省人民政府令第139号)等有关规定,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区教育局、区妇女联合会公开招聘教师及教辅人员。为做好本次招聘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
揭东区是广东省揭阳市的辖区,位于广东省东部,揭阳市东面,地处揭阳、汕头、潮州三市中心。揭东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2020年GDP总量为434.93亿元,GDP总量在揭阳市6个县区中排第2位,低于普宁市。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揭
2022年1月30日12:30分左右,揭东区疾控中心收到市疾控中心转发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协查函,有一名密接在揭东区。接报后,揭东区立即进行核实并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对密接者、次密接者和重点人群落实管控措施,开展环境标本采样和终末消毒。目
揭阳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的地理轴线中心,虽然经济实力比较一般,市域面积也比较小,但人口数量却并不少,是广东省的一个人口大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揭阳市常住人口为557.78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29921
日前,揭阳市揭东区纪委监委对曲溪街道云南社区党总支原书记、居委会原主任、经联社原主任柯创群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立案审查调查。 经查,柯创群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串供、伪造证据,对抗组织审查,组织封建迷信活动,造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为深入推进双拥工作,积极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近日,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八一拥军慰问团”专门来到区人武部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开展座谈交流,为全体官兵送上节日祝福和诚挚问候。区长修文等9名地方领导参加。座谈中,区人武
据揭阳市公安局揭东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消息,自2020年7月1日起,在揭阳市揭东区北环大道与金叶路交叉路口、北环大道与金凤路交叉路口、北环大道与金新路交叉路口、福源路与丹凤路交叉路口等四个路口实施交通技术监控。具体内容如下:请广大驾驶员守法出行
揭阳市揭东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整治违法建设的通告揭东府通〔2020〕1 号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全面整治违法建设,进一步规范镇街建设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